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着眼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着眼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特制订本规划。
序 言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高校后勤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后勤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转变了传统观念,创新了管理体制,引入了竞争机制,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校园环境,破除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障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得到发挥,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趋势还不相适应。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市场不够规范,行业组织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广大师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必然对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加速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化方向,坚持服务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处理好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
(二)工作方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巩固、推进、创新、规范、优化、提高”的工作方针。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规范市场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
(二)战略部署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政府主导,高校主责,积极推进,稳步实施。
到2015年,重点在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协会作用、健全行业标准、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有较大突破,逐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多元”的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能上“事企分开”、“管办分离”,高校后勤整体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市场开放
稳步开放服务性市场,积极开放经营性市场。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强化竞争机制,逐步减少高校自办后勤的市场份额,实现从以“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管后勤”为主的转变。
(二)加快主体培育
1.推进高校后勤实体转制创新。后勤实体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实行独立核算与全成本核算,理顺与学校之间的权益关系。支持条件成熟的后勤实体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鼓励社会优质服务企业进入高校后勤市场。社会企业是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优秀企业进校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格局。
3.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后勤市场体系。高校要对校内后勤市场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后勤资源配置水平。鼓励后勤行业组织搭建多层次市场平台,推广校际联合招标,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促进分散的校内市场相互融合。
(三)加强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推行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合同约束、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高校后勤市场监管体系。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机制。重视监管队伍建设,细化监督环节,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质量,降低监管成本。
2.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统一部署,制订高校后勤职业道德标准、管理服务规范、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技术标准;制订高校后勤标准化服务的硬件配备标准、制度建设标准、服务质量标准,逐步提高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3.建立健全效益评价体系。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制订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价格形成、效益评价办法;界定公益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公益性评价指标;规范经营性服务管理,加强质量与价格监管。支持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后勤协会定期发布后勤服务指导价格。支持“农校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要加强后勤服务市场调研,进行风险评估,明确责任界限,制定防范措施、责任追究制度和常规警戒制度。积极探索高校后勤意外事故社会化处理途径,完善合同协议内容,分散和降低后勤服务风险,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的安全性及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确保高校后勤安全。建立、完善高校后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和快速反应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服务,保证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完善体制机制
1.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行政主导向政策引导转变。改进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淡化后勤机关行政色彩,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效益。
2.促进行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性及地区性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搭建市场平台,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资源整合,反映行业诉求,规范行业管理,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稳定。
3.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厘清政府、学校、服务实体在承担公益性服务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公益性服务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经营性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政府在公益性服务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对公益性服务项目,由政府明确税收优惠和经济补偿政策。
4.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后勤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政府与行业组织、高校之间的协调机制,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健全高校后勤与校内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创造有利改革的校内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补充建议和制度草案,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加大后勤投入。充足稳定的经费投入是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政府与高校承担学生食堂、学生宿舍以及大型设施设备的建设维修,高校按照年度办学经费的一定比例拨付后勤运行经费。
(三)加强队伍建设。高校要建设一只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配备必要的专业人才,保持关键岗位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积极探索高校后勤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逐步实现后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五、重大工程
(一)实施“主体培育”工程。要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高校后勤实体或社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作为后勤服务的主体力量,解决高校后勤市场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到2015年,在全国形成100多家主要从事高校学生餐饮、学生公寓、校园物业服务的后勤规模企业;到2020年,在全国形成数十家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后勤龙头企业。
(二)实施“质量后勤”工程。未来十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后勤协会要制定高校后勤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适应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各高校要制定内部后勤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和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三)实施“文化后勤”工程。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结合所在地和本校后勤社会化实际,顺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构建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后勤先进组织文化,不断丰富后勤文化的内涵,提升后勤文化的品位,促进社会企业与校园文化衔接与融合,强化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四)实施“绿色后勤”工程。加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重视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执行层面实施绿色后勤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后勤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广泛采用先进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大学、低碳校园建设。
(五)实施“科技后勤”工程。在后勤管理与服务中,深入研究并大力推进先进管理、先进设备与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使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高校总体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的后勤保障技术平台。
(六)实施“平安后勤”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注重细节,构建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要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执行层面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要依法用工,加强思想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重视行风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监管环节,杜绝经济违法案件。
六、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难度大、责任大,必须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是责任主体,应当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地和各高校要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信息公开机制,定期与服务对象及媒体进行沟通互动,实事求是地及时反映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困难,正确应对和及时引导舆论,为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三)加强调研和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后勤行业协会要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矛盾障碍,切实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
本文来源:湖北高校后勤网
广州理工学院 后勤处 地址:综合楼427室
联系电话:020-87478430 处长办公室:87478274 医务室电话:87427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