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全民齐参与 预防登革热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1日 来源: 后勤处 字体大小:

    一、病原体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登革热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登革热病毒共有四种不同血清型,每一型均可引致登革热及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4-7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4-7天内发病。

    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出血倾向),少数患者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患者感染一种血清型康复后,产生的免疫对同一血清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其他三种血清型病毒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三、诊断

    如果发病前14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或者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突发高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临床表现,应及时就医,并告知一声旅游史/可疑叮咬史,通过采集血清检测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四、传播途径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五、治疗及疫苗

    目前并没有治疗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一般都会痊愈。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登革热的疫苗。

    六、预防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别让它们长蚊虫;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物;

    7.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的地区的居民应主动配合城管、爱卫部门入户调查蚊媒密度;

    8.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或者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