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校园变公园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0日 来源: 后勤处 字体大小:

    "校园变公园"面面观:高校游需社会各方共携手作者:王拓 刘庆…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查看原图
    资料图片:武汉大学樱花

      因为看二月兰的游客太多,最近,南理工学生发起了一场“护兰行动”。同样,每到花开季节,南林因其樱花,南师因其丹桂,都会人满为患。对此,有学生建议效仿武汉大学,以门票设卡;还有教师呼吁“高筑围墙”,不能让“校园变成公园”。

      化解“被公园”不能靠收门票

      因为收了8块钱门票,今年3月,武大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因为校园内的樱花久负盛名,每年前来武大赏樱的游客超过100万,“这800万都用到哪里去了?”面对网友诘问,武大称,开收门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人太多了”。

      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清华园、武大的珞珈山、南大的银杏、南师的草坪、中南财经的货币博物馆、南理工的兵器展、河海的人工降雨实验室、南航的飞机风洞中心……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景点,除了赏花观景,暑假带着小孩体验大学的精神氛围,也是许多家长的必做功课。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胡小武博士认为,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标识,到一个城市首先去看她的大学,是很多人的习惯。

      “大学设卡收费是不可取的,完全背离了大学的公益性质”,胡小武说。游客太多确实会增加大学的支出,但高校是国家、城市的资产,我国高校的支出也主要来源于国家和社会,不应该再另收门票,应该向全社会开放。还有专家认为,游客纷至沓来,是对大学最好的宣传,与其花巨资做招生宣传“到处请客”,何不热情招待好“不请自来”的客人?

      据了解,早在2006年,每年前往清华北大旅游的学生和家长就达两三万人。为此,清华北大辟出专门旅游线路,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保证了学校的秩序。“面对汹涌的高校游人群,与其堵,不如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路漫漫说,国外的大学是完全对社会开放的,校园里根本没有校门围墙。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大学,还设置专门的学校开放日,墨尔本大学里有很多古老建筑,外国游客都可以畅通无阻,“正因为国外大学没有围墙,每天都是开放日,游人才被分散到365天,而我们的高校因为有各种围墙,所以才会游客集中涌现。”

      校园变公园,高校独木难支

      “大学校园就应该是市民的公园”。采访中,这种观点成为一些大学校长的主流心声,问题是,“校园变成公园”责任要全社会来共同分担。

      这么多人涌入校园,的确是苦了其中人。南京理工大学保卫处副处长王耀武告诉记者,今年2月二月兰盛开期,该校不得不增加12人成立巡查组,校团委还每天组织60人规模的志愿者队伍,这显然会增加学校的支出。据了解,武大樱花盛开时,每天前往赏樱的人数多达20万,武大校长称:“包括今年开的卫生间,都是花了几万块钱临时架起水龙头,还要完善一些基础设施。”

      王耀武认为,对于校园变公园给高校增加的一些负担,社会也应该共同承担。“美国的高校没有围墙,每一幢楼都有独立的监控设施,政府为学校配备了校园警察,但我们的校园安全完全由各个学校自己承担,游人多了,学校自然不乐意。”南航政治学教授赵玲认为,校园变公园,是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疏导,呼吁游客像爱护玄武湖、中山陵那样爱护高校校园。”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赵茂程说,我们不反对普通市民来学校赏花,但商业化不应该进入大学校园。据了解,因为社会公众参观高校的热情日渐高涨,高校游成为一些旅行社觊觎的一块肥肉,甚至连黑车都瞄上了大学旅游这个蛋糕。对此,有专家认为,旅行社赚了钱走了,却留下一大堆垃圾扔给学校处理,这其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开通大学校园的一个原因。

      高校游,市民素质要“配套”

      “校园变公园”能否走得更好,也取决于市民素质。

      “为营造落英缤纷的美丽场景,游客屡屡猛摇树枝”;“在北大未名湖,一位孩子的父亲悠闲地在湖里泡脚”……攀爬树木、采花摘枝、践踏草坪,乱丢垃圾,校园变公园后,市民素质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一些高校每到花开之际,校园垃圾成倍增长,成为收破烂者的宝地。南理工校团委副书记于雷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个困扰,学校不得不成立“草根维护组”的志愿者队伍。

      南大生化院正在复习考研的小陈对记者说:“我们并不反对开放校园,因为大学是人民的大学。真心希望游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去,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记者 王拓 刘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