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艾滋病防控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30日 来源: 后勤处 字体大小: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防艾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通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免疫力被破坏后,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比如得癌症,最常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且病死率较高。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男之间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不规范拔牙、纹身等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离开人体后,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可在高危行为后4周-3个月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

    发生高危行为后,可以预防性使用艾滋病阻断药。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侵犯人体的淋巴细胞并利用人体的细胞复制更多的病毒,但完成这样的复制和释放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可以通过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保护细胞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2小时内服用最佳,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成功率可达99.5%。但阻断药需要自费,不可滥用,否则容易导致耐药。

    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也无法根治,但可进行抗病毒治疗。我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免费的,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